华东客服
华东客服
华南客服
华南客服
华北客服
华北客服
华西客服
华西客服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
 
400 996 5117
025-86633359
您好!欢迎来到南京斯贝科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网上专卖店。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用户中心
 网站位置:首页 > 客服中心 > 新闻公告
客服中心
新闻公告
服务项目
质保体系
配送中心

如何破解国产科学仪器的“困局”


发布时间:2015-7-17 11:17:19 【打印】【关闭

 

    [导读] 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也迅速对此做出反应,于2015625日下午在长春市君怡大酒店专门就如何建立科学仪器行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专题沙龙座谈。


    自仪器信息网发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士强老先生的强文《对仪器设备招标的质疑》后,多家报刊、媒体纷纷希望转载。据蒋先生表示,其影响力甚至远出乎他本人的预料。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也迅速对此做出反应,于2015625日下午在长春市君怡大酒店专门就如何建立科学仪器行业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专题沙龙座谈,分会周志恒副秘书长主持本次沙龙。沙龙邀请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乃玉秘书长、数十家国产科学仪器企业负责人、科研院所和监测机构负责人等,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分会刘长宽秘书长表示,希望能够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整理成文报送相关部门。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本次沙龙上发言的代表大概有20余位。据笔者的观察,尽管各位代表的发言各有侧重,但在以下几点上还是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

    国产仪器在采购中屡遭歧视,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很多用户对于国产仪器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譬如,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老生常谈的可靠性差,再譬如,国产仪器的价格就应当比同类同档的进口仪器低很多,也就是所谓的价格歧视等等。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说是很复杂的,既有用户原因(代表们在发言中这方面举的例子有很多,但归根到底笔者认为基本就是一句话对国产仪器不信任),也有国产厂家自身的原因,另外,可能还有有关部门对于中国科学仪器产业体系布局上决策失误的原因,一些好的东西没有继承下来,造成目前的行业内没有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很难做精、做大、做强。

    其次,就国产厂家而言,它们对于目前的这一现状,自身也负有一定责任。科学仪器这个行业很有意思,尽管从道理上说,这应该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但几个人就可以攒起一个公司的例子也并不少见。而且,通过打价格战,一年卖个十几台仪器,公司也可以活得很滋润。所以,从这点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是有的,而且还不小。但是问题来了,科学仪器的研发(包括可靠性评价等等)是要投入的,没有一定的利润很难支撑。于是乎国产仪器厂家只能把问题留给用户,让用户的糟糕使用体验来帮助国产仪器厂家来完善自己的产品,而用户对于国产仪器的差印象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对于目前进口仪器厂商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国产厂家是颇有微词的。突出的例子恐怕就是在仪器计量检定方面的双重标准。另外,在招标文件上直接注明像原装进口等字样,更是遭到了国产厂家代表的一致炮轰。

    第四、行业自律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特别是希望相关的行业学会、协会能够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譬如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企业行为准则,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等。不过,在大方向上容易取得共识,但如何实现也许就不那么容易。这里面既牵扯到利益分配问题,也和民族、文化的特性有一定关联。譬如,行业协会可以牵头搞个企业行为准则,约束企业恶性价格竞争,可能让企业在准则上签个字也不太难。但就算是企业签字了,是否能够坚决贯彻遵守就不太好说了。这里面的关键,笔者看来实际就是个契约精神,说白了就是愿赌服输而中国企业家缺少的就是契约精神(王石语)

    观点有一致,自然也有分歧,此次沙龙上,代表们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

    是否应当直接出手干预市场?有些代表支持,也有些代表则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需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直接出手干预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企业要做的,一是苦练内功,二是注重品牌的塑造与宣传(这一点,笔者很赞同。据笔者了解,不少仪器的中档产品和低档产品其实在技术参数上差距并不大,价格的差距主要源自品牌)。

    另外,国产仪器目前的境遇可以通过媒体呼吁,曝光来引起国内、社会的关注。但现在是否就应向有关部门正式呈文?这一时机是否恰当?呈文的内容应是什么?有代表表达了不同看法。

    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是否已经真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是否已经进入了我国的时间表?大量进口国外仪器是否已经确实威胁到了我国的战略安全?它能拉动多少GDP的增长?能解决多少就业?在工业强基工作取得全面突破之前,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是否需要再忍耐一段时间?等等这些问题,就留待大家一起思考了。(转自仪器仪表网)


发布时间:2015-7-17 11:17:19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   
相关信息
上一篇: 纳米“放大镜”可将光线放大一万倍
下一篇: 铁路局发布17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
CUSTOMER  SERVICE
400 996 5117
025-86633359
Email:sbk@njsbk.com
工作时间:9:00-21:00